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社会

从故居寻根到社区播种,南工大学子身体力行传承非遗薪火

2025-07-25 11:43:47 作者:郭建国 来源:县域频道

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文化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(人工智能学院)“梅香e韵”非遗传承实践团赴南京市甘熙宅第严凤英故居、浦口区同心社区及安徽宿州灵璧县黄梅戏剧团,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黄梅戏开展学习调研、志愿宣讲与人物访谈,以青春之力助推非遗传承,在实践中厚植文化自信,书写青年担当。

  实践团首站走进南京市甘熙宅第,学习走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故居遗址。在戏曲展厅团队成员吉奕翰、黄盛一、张金薄担任讲解员,向参观群众系统介绍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,切身感受严凤英“以命守艺”的执着精神,感受黄梅戏从乡音俚曲走向国家舞台的文化力量,增强文化认同。

  非遗进社区,文化润童心。为推动非遗文化走进群众生活,实践团走进南京浦口同心社区开展黄梅戏主题科普宣讲,团队成员周超以互动游戏、趣味教学形式面向社区儿童普及黄梅戏知识(知识问答小卡片、绘画涂色纸),生动展现戏曲艺术魅力,赢得社区师生一致好评,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下非遗文化的种子。

  实践团最后一站走进安徽宿州灵璧县老年大学及当地剧团,实践团主要负责人郭建国、李俊达采访了三位黄梅戏民间传承人。他们凭借对黄梅戏的热爱组建了磬乡黄梅戏剧团,在灵璧县老年大学义务教学,默默带动一批批黄梅戏爱好者投身文化传承事业。

  面对非遗传承困境,黄梅戏非遗传承人胡长敏表示:“传承靠你们,不能让这么好的艺术沉下去。年轻人有知识、有技术,更应该走近非遗,守住我们的根。”同时也表达了对青年技术能力的高度认可,他们希望现代技术能为非遗注入新的传播能量。“如果你们能帮我们做个视频、剪辑剧目、推广出去,我们的戏就不会失传。”采访现场这一番话令同学们动容,也激发起团队成员对“非遗+信息化”的实践创新思考。

  此次实践活动中,同学们走进非遗、感悟非遗、传播非遗,在身体力行中理解“文化自信”的深刻内涵。未来,“梅香e韵”非遗传承实践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,讲好中国故事,传承非遗薪火,以实际行动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。(郭建国)

本文来源:县域频道责任编辑:海角

最新内容

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战略合作《备》(2019)12-21  工信部备案号: .  技术支持: 国视云新媒体中心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 管理团队 | 删稿指南 | 如何求助 | 管理条例 | 公益记者 | 律师顾问 | ↓新闻订阅

中国县域频道由县域报融媒体中心独家运营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