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里的“带货使者”,为山区百姓架起致富金桥
大山里走出的电商追梦人,在鄂西连绵的武陵山区深处,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层峦叠嶂间,1976年9月出生的李金波,正用一部手机改写家乡的命运。 这个土生土长的山里汉子,如今已是五峰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、波哥乡村行”直播团队创始人,但他最珍视的身份,始终是”山区老百姓的带货员”。 在五峰渔洋关镇,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云海,李金波已经架起直播设备。他身后是排队等候的乡亲们——背着竹篓的老伯抱着采摘的板栗,系着头巾的大婶提着自己做的土豆片,还有自己喂养的土猪和烟熏的腊肉。这样的场景,在过去一年里已上演千余场,为15万多单农产品找到了销路,累计创收超千万元。 从”滞销愁”到”畅销笑”的破局之路2024年6月,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镇的高山蔬菜迎来丰收,但菜农们却愁眉不展。”往年这时候商贩抢着收,今年连问价的人都没有。”回忆起当时的困境,菜农老覃仍心有余悸。李金波带着团队顶着倒春寒驻扎菜地,连续72小时直播,最终将30吨萝卜、包菜销往全国,单价反而比往年高出15%。 这样的”逆袭”故事在武陵山区不断上演,在五峰采花乡栗子坪村,他用”沉浸式直播”带网友购买腊肉,单场售出腊肉近800斤。半个月的时间,老乡们吃不完也卖不出的老黄瓜在他的直播间变成了几万块活票子。在洪湖岸边,他划着小船直播莲藕采收,创下日销5000斤的纪录;在秭归沙镇溪镇,他把直播间搬进柑橘园,帮助果农清空滞销的2万斤脐橙。 在当阳帮老乡卖甜玉米、在恩施帮老乡卖土豆、在枣阳和宜都帮老乡卖黄桃、在潜江帮老乡卖梨子、在黄岗卖板栗……山野果园、田间地头,都是他带着直播团队直播带货的“战场”过去山货运不出,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,直播变成新农活。 荣誉背后的乡土情怀在摆满奖牌的办公室里,最醒目的却是墙上的手绘地图——标注着武陵山区每个村组的特色物产。这位获得“湖北省商务厅”直播大赛优秀奖”的金牌主播,更珍视乡亲们送来的土布锦旗,上面绣着”手机一点,山货出山”八个大字。2024年4月16日的那场直播中,排队的农户络绎不绝。张大姐带来的50斤土鸡蛋1分钟售罄,”以前赶集要背到镇上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。”当天近43小时17,495元的销售额,相当于传统渠道三天的交易量。 大山的回响与远方的召唤傍晚收工时,李金波的手机仍响个不停——广州客商咨询茶叶大宗采购,深圳社区团购预订下周的鲜笋。他笑着说:”现在最愁的不是卖不动,而是供不应求。”这种”甜蜜的烦恼”,正是山区产业振兴的最好注脚。 站在新起点,这位”宜昌茶叶网络推广大使”又有了新计划:打造武陵山直播基地,开发农产品深加工,让山货从”卖得掉”升级为”卖得好”。正如他在直播间常说的那句话:”我们的直播间一头连着城市的粉丝家人们,一头连着大山的乡亲们,手机屏幕虽小,却能打开山里人的大世界。” 暮色中的武陵山脉沉默如诗,而李金波的直播灯光,正照亮更多山区百姓的笑脸。在这条用流量浇灌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上,他用自己的坚持证明: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,都可以成为改变家乡的力量。(匡柏学 、郑毅 、张凌云) 本文来源:湖北日报客户端责任编辑: |
上一篇:五寨县启动甜糯玉米团体标准制定工作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
下一篇:返回列表
最新内容
- 山里的“带货使者”,为山区百姓架起致富金桥
- 五寨县启动甜糯玉米团体标准制定工作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
- 提质保真,常山胡柚“码”上行动
- 产销对接,双向奔赴 陕西眉县猕猴桃走进山东临沂
- 乘硒韵东风 绘康养画卷
- 2024牛肉贸易合作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推动牛肉产业创新发展
- 陵波村下好“五子棋” 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
- 一扇月洞门 富了一个村——文化特派员的创意点柿成金
- “宝清大米”荣获世界稻米地理标志(县域)品牌百强榜第三十三位
- 【阿坝发展万象新】松潘县争创“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”纪实
- 共话发展,筑梦佛坪!
- 红光辉映乡村路,文旅业启新征程:江南学子探索青海循化乡村振兴特色路
- “汲汲知新语,切切思国情”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
- 乡村振兴战略:提升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新篇章
- 金融活水润苗庄,乡村振兴谱新篇
- 墨玉县地表水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13万人受益
- 沂源农商银行梭背岭支行党支部:金融服务进村庄,共筑金融安全防线
- 科技助力农业绿色转型:熊蜂授粉技术引领创新实践